全國評估熱線:15715705948
從實施意見看,各地今后幾年的綠化力度不小??磶讉€例子,四川省計劃集中用5年左右時間,完成造林1000萬畝,中幼林撫育1200萬畝,新建改造綠色通道1萬公里,治理生態脆弱地區50萬畝。
廣東計劃到2025年,森林覆蓋率達到58.9%,新增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面積1180萬畝,營造、修復紅樹林12萬畝。地級以上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%以上,城區鄉土樹種使用率達80%以上。
湖南到2025年,森林覆蓋率將穩定在59%以上,新增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面積 500萬畝,縣以上城鎮新增公園綠地7.5萬畝,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%,新增綠道3000公里,新增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面積1500萬畝。
各地還有些重大生態項目。福建將接續實施沿海防護林工程、江河流域生態林工程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、城鄉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工程等林業“八大工程”。
江蘇將強化重點區域造林綠化,持續推進長江兩岸造林綠化,沿京杭大運河、沿淮河等區域要加強水源涵養林、水土保持林建設,化工園區、工礦企業聚集區要加強隔污緩沖林帶建設。
今春的綠化各地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。截至2022年3月10日,江西全省共完成造林整地面積70.28萬畝,占50萬畝年度計劃的140.6%;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積62.66萬畝,占50萬畝年度計劃的125.3%。安徽省滁州市今年計劃完成人工造林3.75萬畝,現已完成造林整地約2.5萬畝,占年度任務的67%。
經過多年持續的努力,我國森林覆蓋率和城市人均公共綠化面積都得到大幅提高,相應的可供綠化的土地越來越少,耕地紅線又必須嚴守,新增綠化土地從哪里來呢?
《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》中是這樣要求的:以宜林荒山荒地荒灘、荒廢和受損山體、退化林地草地等為主開展綠化。結合城市更新,采取拆違建綠、留白增綠等方式,增加城市綠地。鼓勵特大城市、超大城市通過建設用地騰挪、農用地轉用等方式加大留白增綠力度,留足綠化空間。鼓勵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,利用廢棄閑置土地增加村莊綠地;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,科學規范、因害設防建設農田防護林。依法合規開展鐵路、公路、河渠兩側,湖庫周邊等綠化建設。
簡言之,農村的重點是“四荒”“四旁”(水旁、路旁、村旁、住宅旁),及農田林網、道路綠化等,城市的重點是景觀更新、“口袋公園“建設等。
從各地實施意見看,也是按照這一要求在執行。河南是農業大省,今年全面啟動了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,提出了向“六塊地”要造林空間,即充分利用山區困難地、石漠化土地、沙化土地、農村“四旁”隙地、廢棄場礦、嚴格管控類土地開展造林綠化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,統籌推進森林鄉村、森林特色小鎮建設,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。
重慶要求科學合理安排綠化用地,將宜林荒山荒地荒灘、荒廢受損山體、退化林地草地作為主要的綠化空間。增強城鄉綠地系統性、協調性,加大城鄉公園綠地建設力度,形成布局合理的山城公園體系。城市綠化充分利用廢棄地、邊角地、房前屋后等建設小微綠地、口袋公園,實現應綠盡綠。合理利用農村“四旁”地大力推進鄉村綠化。
這種綠化用地結構對苗木有什么要求呢?
在去年一次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,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,必須做到以水定綠,根據水資源條件確定種什么,要喬灌草結合,宜喬則喬,宜灌則灌,宜草則草,真正做到喬灌草的有機融合。在樹種選擇上要鄉土化、多樣化,要審慎使用引進外來的樹種和草種。要選擇適度規格的苗木,提倡使用全冠苗,要推廣使用抗逆性強、養護成本低的地被植物,包括抗病蟲、抗災害植物。提倡種植低耗水的草坪,鼓勵種植有多重效益的樹種、草種。
綜合各地要求看,樹種選擇的關鍵詞是鄉土、抗逆、節儉、全冠、多樣。
苗木大省河北要求加大鄉土樹種草種的采種生產、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力度,引導以需定產、訂單育苗、就近育苗、就近栽植。立地條件好的區域,堅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,生態林經濟林并重,因地制宜栽植常綠樹種、彩葉樹種、經濟樹種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強且自然壽命長的碳匯樹種。在水土流失嚴重、河流、湖庫周邊等區域,因地制宜種植抗逆性強、根系發達等防護功能強的樹種草種。干旱缺水、風沙嚴重地區要優先選用耐干旱、耐瘠薄、抗風沙的灌木樹種和草種。海岸帶要優先選用耐鹽堿、耐水濕、抗風能力強的深根性樹種。
浙江要求因地制宜選擇樹體高大的喬木樹種、樹形優美的彩色樹種、價值較高的珍貴樹種、適應廣泛的鄉土樹種、彰顯文化的特色樹種、抗性較強的長壽樹種,兼顧群眾健康因素,避免選用易致人體過敏的樹種,減少種植高耗水草坪。
提倡使用容器苗造林,除必須截干栽植的樹種外,應使用全冠苗。堅持節儉務實開展國土綠化,嚴禁采挖移植天然大樹、古樹名木搞綠化,堅決反對大樹進城、栽植過密、一夜成景等急功近利行為。
科學開展綠化設計,提倡多樹種營造混交林,合理確定初植密度,培育喬灌草群落完整、葉花果豐富多彩的森林結構??茖W規范整地挖穴,合理配置水資源,充分保護原生植被、野生動物棲息地、珍稀植物等生境,禁止燒山煉山、全墾整地、剝離表土等,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退化。城市中各類綠地地形設計應滿足植物正常生長需求,避免水土流失,確保穩定安全。
去年年底發生過大規??硺涫录膹V東,對樹木的保護提出了很多具體要求。要求不能在短時間內大量更換原有綠化樹,特別是不能隨意更換展現本土風貌、保留歷史情懷的標志性樹種。
綠化改造維護過程中,對于部分根系發達的樹種,要采取物理隔離措施減輕樹木根系對道路和地下管網的影響,不應簡單采取遷移、砍伐的措施;不得采用非通透性材料覆蓋樹木周圍地面,不得過度修剪以致出現“斷頭樹”。鄉村綠化美化要充分利用其固有的自然本底,尊重當地風俗習慣,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園林化。群眾普遍關心且政府主導的重大綠化項目,必須經過科學論證,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。